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

什么是蒙藏瑜伽

2009-05-20 08:42:0039健康网社区
栏目关注:
核心提示:喜马拉雅山地区受莲花生到来,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西藏瑜珈空前繁荣起来,印度国内受外来入侵而几乎绝迹。

  喜马拉雅山地区受莲花生到来,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西藏瑜伽空前繁荣起来,印度国内受外来入侵而几乎绝迹。这里简要说明其基本的气、脉、明点,身相加手印、语音与究意、观行冥想的三密相应。总结有外密三乘瑜伽:分为

  事部(作密,Kriya Tantra)

  行部(修密,Upa Tantra、Carya)

  瑜伽部(Yoga Tantra)

  又称“下三部瑜伽”,在唐朝开元年间由金刚智、善无畏、不空三藏三位大士传入汉土。空海和尚(弘法大师)得惠果法师传承,带回日本,现流传于日本又称“东密”。

  事部(作密):特点是注重事相,坛城庄严,行者不自观本尊,而向本尊乞求成就,又称“从主乞求悉地”,行者守戒如法修持,七世可成就。(又有说十六世者)

  行部(修密):较少事相,行者亦可自观本尊,但主要还是向坛城本尊乞求加持成就,又称“从伴乞求悉地”,行者,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五世可成就。(又有说七世者)

  瑜伽部:更少事相,瑜伽即“相应”的意思。修“入我我入观”与对生本尊相应,转行者的身、口、意为本尊身、口、意,但仍有迎有送,有本尊与行者的分别,“迎送本尊”,行者守戒如法修持三世可成就。

  内密三乘瑜伽:统称“无上瑜伽部”,特色在由灌顶引导而明白自身心,所谓“修”即无时无刻不“自成本尊”,也就是住在即心即我、即身即我的的觉悟,可省略许多事相,甚至不需刻意求外在本尊的加持。

  由“外密”到“内密”,由“生起次第”到“大圆满次”,其下手入更直截了当,若根器相应,则成就更快速。

  在作以下较详细介绍前,简而言之,“生起次地”净化对外相的迷惑执著,“圆满次地”净化体内业力情绪气脉的缠缚,“大圆满次地”体取无生,悟入“本来清净”的实相。

  大瑜伽(Maha Yoga、生起次第、新译派称“父续”)

  简而言之,众生由于不识外境实相,取舍外境变迁而生出内心痛苦,不得解脱,为净化对外境错误的觉知,修“生起次第”的“本尊瑜珈”,也就是一般人所知,密宗依某本尊仪轨,修观想、结印、持咒等,和本尊“三密相应”的修法。主要在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“以净相代妄相,以入实相”,明白“即心即我,即身即我”,不但得外在本尊加持,也开显自性本尊,双管齐下,修成了可得化身成就。(注:这些名相都有甚深意义,想深入了解应依师参学,此处只是提纲,无暇深入一一说明)

  所谓“生起次第”或“本尊瑜伽”,依有缘选修的某一位造像(注:密宗称“本尊”),初由灌顶传法而明白自性、外相的体性本来清净,修持上见“色性本净、声性本净、意性本净”的实相,视自己和众生为本尊、外境为净土、声音为咒音、意念为自性的功用。都摄六根,在意中生起本尊净相以自净其意,依果地修生终能契入本有实相,故得此名。这时行者已发挥自性的力量,不只依靠外在本尊加持力了。

  西藏王宫中有“大瑜伽”及“无比瑜伽”经续自天而降,并得金刚萨陀亲授灌顶。大瑜珈分“续部”及“修部”。渣王传续部给库库拉扎,库库拉扎修得成就后反为渣王开示,数传至莲华生大士。“修部”有“教传”与“岩传”,数传至莲华生大士总摄受。

  无比瑜伽(Anu Yoga、圆满次第、新译派称“母续”,又称“随顺瑜伽”或“随瑜伽”)

  简而言之,众生即使知道“即心即我”的道理,但身上生出烦恼情绪的气脉若未得调伏,虽理上有所领悟,但事证上却不易得力,为净化体内情绪气脉及其引出的烦恼妄念,修“圆满次第”气、脉、明点。修成可得报身成就。

  修“生起次第”由分别假设,依观想成而得名,著重广大向外观。而修“圆满次第”,著重向内观身坛城,行者本身具足气、脉、明点,成就所需的条件自身已有,修持只是使其“圆满”。使“气”通达流畅,成就得“空”;“脉”调柔透明,成就得“乐”;“明点”净化升华,成就得“光明”。气入中脉、心气不二,开显离念真智(注:即是使阻塞在各脉轮中,会生出妄念烦恼的情绪能量,统统转成智慧光明气,使自性净光能离遮蔽开显)。修成后不止明心见性悟“体”,心能御气质能互变以起用,生起神通妙“用”.传承由金刚手(即大势至菩萨)传渣王,但为尊重法统,渣王仍请人间持明莱札华为其灌顶传法。后五传至莲华生大士。

  无上瑜伽(Ati Yoga、大圆满次第、新译派称“无二续”,又称“极瑜伽”。)

  修大圆满“立断入本净(藏音“彻却”)”、“顿超任运(藏音“脱嘎”)”。胜喜金刚祖师留下的大圆满六百四十万偈,妙吉祥友祖师抉择为“心部”、“界部”、“口诀部”:

  1.“心部”,以分析意度等方法探索心地,著重指示“万法与心地相关”。

  2.“界部”,著重指示“诸法从本体性空”。

  3.“口诀部”或“心髓”,不借意度分析思惟,而是当下直指明体,以及诸法皆为明体的显现。莲华生大士专重“口诀部”,因其已包括了“心部”和“界部”。“大圆满”法门依直指认取离遮蔽的本净俱生智,开显无上解脱慧,并非修小乘声闻止息妄念以断灭诸苦的寂灭智慧。

  大圆满传承自法身普贤王如来到报身金刚萨陀,再到人间初祖胜喜金刚。数代后主要分莲华生大士和无垢友祖师两支,近代又由龙钦巴尊者集其大成。

  再谈“生起”、“圆满”和“大圆满”次第:

  《“生起次第”的本尊瑜伽》

  其实在三种瑜伽的修持中,都含有生起、圆满和大圆满次第,无法分割,分类为便于阐述学理。

  为什么要修“生起次第”?因轮回众生依业力五官与八识妄心执取外境,只见其“表相”与“功用”而不见性空“本体”,因此起惑造业堕轮回。为净化这迷惑不识实相,经灌顶、传经、授法,指出如何透过现象彻悟本质,见到这“表相”与“功用”下的“本性”,使行者开始明白“色性本空、声性本空、念性本空”,得到本自解脱的入处。

  受法后的修持,“上座”依仪轨修持时,就是在较静定无干扰的状况下借法归源,依本尊净相方便,彻底弄明白“色相、声音、意念”到底是怎么回事,人道众生的五官、八识中,以眼、耳二根特别敏锐,再加上意念,就是一般“心”的作用。所以密宗著重由“身、口、意”下手,这“三密相应”就统摄了“都摄六根”。“意”能了则证入“心空”“我空”,“身、口”的“色相、声音”能了则证入“境空”“法空”。证悟人"空"、法"空"就能成就。"空"即能阔.

  “下座”修持,就是在动中历经对缘时保持不迷惑。这样由凡夫的“混然不觉”,到行者的“觉而不常”,缘本尊净相都摄六根,由散入定,渐渐打成一片能“常觉不迷”,由无上定慧根除累劫迷惑习性种子而达到证悟。

  《为何“生起次第”、“圆满次第”与“大圆满次第”不可分割?》

  这“人空、法空”的部份是“大圆满次第”,故离“大圆满次第”亦无“生起次第”可修。

  在妄心休歇常住定中时,气脉不调自调,此外将身观空、持咒时观心间智慧尊等也都属于“圆满次第”。故“生起次第”也包含了部份“圆满次第”的修法。

  内密与外密的比较:

  见地、修法有所不同,但都需要灌顶。“外密”较费力难修,重事相仪轨、洁净、吃素。见地上较“无上密续”多二元对立相,把本尊观为外在的王或伴侣等,其修行层次,著重“破迷得智”,以清净调伏不净的对治法,而非“转迷成智、即迷即智”,了知原本“不垢不净”。外密修法观前空对生本尊,自己为行者,修观想、赞诵、持咒、专注等,使本尊喜悦赐成就,遮障得净化,自心与本尊智心合一,净化无明生起证悟。如经过精进如法的修行,事部需七世证道,行部需五世证道,瑜伽部需三世证道。多数修单身、祥和相本尊。在寂静处取清净相独处而修。

  唐朝至日本的东密灌顶只有藏密无上瑜伽部四级灌顶的第一灌,可说是为无上瑜伽部的修持打下基础。

  “内密”不太注重有为造作的修法,也不太取舍外境的垢净,而是直取心源、体取无生,见诸法平等一味。可穿兽皮,可吃肉,可有家室(注:有不同见地和作法,不同于不修的凡夫)。如经过精进如法的修行,可能即生、死时、或中阴证道。可修单身或双身本尊、祥和相或忿怒相本尊。可在任何处修,如尸林墓穴或城中等。其修法不尚压制、转化,不特别去选择某种外相或环境,而是在一切善恶境界生起的当下“体取无生”,识得“烦恼即菩提”的不垢不净本性,不制、不随、不转,一切虚幻的显现,在平等一味的大圆满觉境中自起自灭,实本无生,心净则土净,原本自解脱。

  “内密”相对于“事部、行部、瑜珈部”,又称“无上瑜珈密”。特点在直指引见自性中法、报、化三身具足,自性是佛,与外在本尊无分别。并且心净则土净,即心即我、即身即我,行者无时不成本尊身,省略许多事相仪轨部份。但需得到有证量上师完整的灌顶教授,以了解心要见地,接通传承加持,才有个入手处可修,直接在果地修持而证入本有实相。今时盛行的西藏密宗又称“藏密”,也有下三部密续,但以“无上瑜珈”密续为主。

  “无上瑜伽部”注重“成就法”,也就是成就究竟的自性本尊,不似他部有些专修“事业法”,求相对外在本尊,帮助成办息灾、增益、怀摄、降伏等事业,得到世间法力。修“成就法”相应了自性本尊,外在本尊和眷属自然护持,自力他力一如起用,则身语意一切威仪,皆能成办本尊事业。

  一般自称“密教”,“真言宗”者多属“东密”,藏密无上瑜珈部则称为“金刚乘”。明眼人看看所修仪轨及修持外相就知道属那一部。

  以上说明“事部、行部、瑜伽部”和“无上瑜伽部”在见地、直接程度、修持技巧上的不同处,但切莫断章取义,看轻“下三部瑜珈”。“无上瑜伽部”见地虽高,有些众生的根器未必相应,若无已通达的上师因应你根器,授以净障集资、得定开慧的前行,使基本条件确立,身心净化到一定程度,这“高见地的智慧”并不易相续,容易落入口头禅。就像依大乘的“发心”和“见地”,仍需小乘“持戒”和“修定”的基础

(实习编辑:吴瑾瑜)
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
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  

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,中国互联网百强,于2000年3月9日开通,中国历史悠久、规模最大、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。多年来,在健康资讯、名医问答、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,引领在线健康信息,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。

健康资讯推荐
特别策划
热门问答更多
推荐医院更多
举报/反馈
链接地址:*
举报内容问题:*请选择举报类型
原创文章链接:
其他理由:
更多问题及建议:
联系方式: